
新湖南客戶端11月7日訊(通訊員 蔣浩華)時下,在東安縣雄雉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每天都在趕制東安雞、永州血鴨等預制菜。該企業負責人蔣宗霖介紹,近日又有8000多份東安雞和血鴨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東安縣錨定打造預制菜產業高地,立足生態農業優勢和地域特色,推動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聚力“種養鏈、加工鏈、基地鏈、研發鏈、倉儲鏈、招商鏈“六鏈融合”,以東安雞為主導加快多門類預制菜標準化、工業化、產業化發展,打造了東安雞、紫云臘肉、休閑鴨掌和永州血鴨等預制菜“種養供產銷研”一條龍、一體化現代產業體系。近年東安雄雉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米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好友多食品有限公司、三小伙食品有限公司和源也食品有限公司的預制菜銷售額達5.8億元;預計到2024年,東安雞等預制菜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0億元以上,鏈上企業超過20家,其中省級龍頭生產企業超過3家、規模以上企業超過10家。
種養“興鏈”。建立了蘆洪市鎮、端橋鋪鎮、南橋鎮和川巖鄉四大核心生產基地,推動東安雞養殖覆蓋全縣301個村,東安雞養殖大戶已發展到460多家,養殖東安雞1000萬羽,年出籠700多萬羽,2023年5月東安雞榮獲湖南省道地名優食材金獎,連續3年獲湖南省“一縣一特”農產品優秀品牌。加工“強鏈”。積極培育引進預制菜產業龍頭企業,現已有6家企業從事東安雞等預制菜加工,其中日產1000只以上東安雞加工企業3家,年加工能力超900萬只;去年,東安縣、冷水灘區和零陵區三地的東安雞菜品銷售總量近200萬只,銷售額達1.88億元,縣域120家餐飲店的東安雞單道菜營收達1.26億元,占去年全縣餐飲業營業額11億元的11.5%。基地“穩鏈”。圍繞提升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大力發展紫云生姜、花橋辣椒、新圩花椒、高山玉米等本土特色種植,2023年全縣種植生姜、辣椒、玉米等面積分別達1.588萬畝、3.2931萬畝、5.78萬畝,種植面積同比分別增長3.52%、2.7%、9.47%,創建了5家省級特色產業園、3家粵港澳大灣區備案基地,2家企業獲得3個單品的農產品“綠色認證”。研發“延鏈”。瞄準開創“鮮宴時代”,促使烹飪極簡化,緊盯市場趨勢突出產學研結合,以東安雞協會牽頭設立研發中心,深度推進東安雞(全品類)、永州血鴨、臘肉、臘腸、臘魚、臘丸和休閑鴨掌、雞爪等預制菜研發,形成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閉環供應模式,聚力打造出豐盛的預制菜產品,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口味選擇。倉儲“暢鏈”。緊扣滿足綠色倉儲、智慧管理需求,謀劃實施東安雞等預制菜物資儲備中心項目,上半年落戶東安經濟開發區的德武東安雞有限公司正加緊建設冷鏈智慧倉。招商“補鏈”。將現代農業綠色食品作為未來農業產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依托“雙招雙引”打造發展新高地。以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為牽引實施10大支撐項目建設,打造高標準預制菜中央廚房、包裝倉儲、智慧物流、研發基地等,推動預制菜生產主體倍增50家以上,開發全品類農業休閑系列產品,力爭年產值達20億元。
責編:王坤
來源:東安縣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